過年期間無意間看到,李四端主持的101高峰會專訪洪蘭教授,之前曾經讀過幾篇洪蘭教授的文章,對於她的研究專業以及教育理念十分認同,洪教授主要研究的領域是人類的大腦,並擅長以大腦對事物的反應刺激當作證據,來跟父母說明她教育的理念,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洪教授的資料,我就不再贅述。
把她在節目上聊到的幾個重點摘錄下來,跟大家分享,因為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筆記,所以可能不是很完整,事後我再自己重新排列整理,然後順便加上了一些自己的經驗,所以跟原訪問內容跟順序會有差別,請不要介意。
關於分數及學習
若考券有十道題目,而學生答對了六題、答錯了四題,我們的教育習慣下,錯了四題,只考60分,可能要被打幾下手心,而國外的習慣,答對了六題,同樣也是60分,但是卻是獎勵學生學會了這六題的內容。大人應該用欣賞的角度看小孩,就不會過份執著在小孩做錯或做不好的事情上,洪教授也提到一點,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比父母更好,所以用自己的經驗來教養小孩,如果小孩做出非期望的事情,則會加以阻止,往往孩子有其他方面的專長或想法,就被父母所壓抑或扼殺了,用父母的經驗或知識來侷限小孩,小孩最多也就只能跟父母的成就一樣,想要超越父母,恐怕就不容易了。
小孩子下課回家,父母都對叮嚀子女先去寫功課,功課寫完後,如果小孩子說要看電視,父母就會說要先複習今天上課的內容,等到複習完,子女再提出看電視的要求時,父母會說要去預習明天的課程啊,等到都預習完,大概也晚了,這樣只為讓小孩用說謊的方式來欺騙父母這些事情都做完了,才能看到電視。應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規劃時間,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唸書唸書唸書。
我回想學生時代的經驗,的確我們這些六年級的學生,大概都是這樣長大的,所以我自己也會自然而然的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小孩,聽了洪教授這麼一說,真是如當頭棒喝,或許我沒辦法完全拋棄過去的經驗,不過我想應該將來女兒要開始考試的時候,希望我能常常想起洪教授的這段話。
關於教養
電視跟電腦要放在家裡的公共空間,例如客廳或餐廳,這樣父母才不會無法掌握小孩子在做什麼。
註.關於這點,我前一陣子看了兩本書,有更詳細的說法,等有空時再整理出來。
孩子需要安全感,但是不用24小時黏在孩子旁邊,當孩子需要的時候要在他旁邊。跟孩子要有同樣的回憶、語言、經驗。
孩子不用特別教就可以學會說話,但是不教他識字,長大就會是文盲,所以洪教授強調閱讀的重要。
關於小孩子的心理
洪蘭博士說:兩歲半的小孩,如果被冤枉,會難過的哭很久。
這個說法我可是有親身經驗,前幾天Limei到大學同學家聚會,有個同學帶了一歲多的妹妹參加,兩個小朋友很快就玩在一起,不過亭亭拿了一個妹妹想要的東西,當那個妹妹想要伸手去拿時,因為並妹妹還不會講話,也沒有任何表示就伸手去拿,我想亭亭是為了躲開她,把身體挪了一下,結果妹妹沒站穩就跌倒了,還好沒受傷,但是妹妹可能有嚇到而哭了起來,其實全部的過程我有看到,亭亭並沒有推擠妹妹,是妹妹自己沒站好,但是我還是第一時間要亭亭跟妹妹道歉。沒想到亭亭馬上大哭,我想她一定是覺得自己沒做錯,為何我要她跟人家道歉,回想洪教授的說法,我馬上把亭亭抱到旁邊沒人的地方,我告訴她我有看到她沒有推妹妹,但是妹妹跌倒跟她還是有點關係,我要她跟妹妹道歉並不是因為她做錯事,而是讓她安慰妹妹一下,有時候說對不起並不一定是做錯事,表示安慰也要跟人家說對不起,雖然我不知道亭亭能不能聽得懂,但是她就不再哭了,我想她應該知道我並沒有冤枉她,也沒有要責備她的意思。
有了這次經驗,我想真的不能完全用大人的眼光來論斷小孩的行為,因為有些想法孩子並不一定會表達出來,如果我沒看到整個過程,我也一定會認為那個妹妹是被亭亭推倒的,而她若不肯道歉,我也一定會跟她發脾氣,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,我想亭亭一定會因為被冤枉而難過更久,所以父母還真的挺難為的,很多細節都要注意,才不會讓孩子心理受傷啊。
相關連結:101高峰會_高峰來賓回顧